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甘肃配资平台

柳州银行资产突破2400亿背后:资产狂飙难掩利润断崖,城投依赖与信用减值“双杀”盈利

2025-05-09 06:17:30394

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柳州银行”)近日披露的双杀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犹如一面棱镜,柳州赖信利折射出这家地方性银行在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银行亿背掩利崖城用减股票配资开户风险控制之间的资产值盈复杂博弈。截至2024年末,突破投依该行并表资产总额达2426.63亿元,后资较年初增长7.45%,产狂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攀升至2449.33亿元,飙难上半年有望突破2500亿元大关。润断然而,双杀资产规模的柳州赖信利狂飙突进并未掩盖其盈利能力的剧烈波动——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22.28%至7.48亿元,创下近年来最大跌幅。银行亿背掩利崖城用减这一“增收不增利”的资产值盈悖论,暴露了柳州银行在业务结构、突破投依客户集中度及资产质量等方面的后资深层隐忧。

规模扩张与盈利失速:一场“量”与“质”的失衡

柳州银行资产突破2400亿背后:资产狂飙难掩利润断崖,城投依赖与信用减值“双杀”盈利

从数据层面看,柳州银行的股票配资开户资产规模增长堪称稳健。2020年突破2000亿元后,该行以年均超6%的增速扩张,2024年末总资产较五年前增长近22%。然而,规模的狂奔并未转化为盈利的同步提升。2023年,该行营收同比下滑1.02%,2024年虽逆势增长5.47%至46.1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从2023年的9.63亿元骤降至7.48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多年的双位数增长。

这一矛盾背后,是收入结构与成本控制的双重失衡。2024年,柳州银行利息净收入从2023年的41.18亿元锐减至37.07亿元,降幅达10%,成为拖累营收的主因。而其非利息收入却从0.84亿元暴涨至6.85亿元,贡献了营收增量的全部——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加4936万元,投资收益等其他非息收入更是成为“救命稻草”。这种“利息收入退坡、非息收入补位”的格局,反映出该行传统存贷业务盈利能力下滑,而中间业务和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却显著放大。

更严峻的是成本端的失控。2024年,柳州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激增20.33%至16.70亿元,吞噬了近三分之一的营收。相比之下,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等成本项仅微增或持平,信用减值损失的“独涨”成为利润暴跌的直接推手。这一现象折射出该行资产质量恶化的现实:为覆盖潜在风险,银行不得不大幅计提拨备,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城投依赖症:行业集中度与大额风险暴露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柳州银行的资产质量隐忧,与其客户结构高度相关。东方金诚的评级报告指出,该行贷款集中于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城投企业和房地产行业,前十大客户中七成为广西国资委或柳州市国资委下属企业,部分客户资产负债率超70%,盈利能力疲软。更令人担忧的是,其非标产品、债券等底层资产借款人同样以广西城投企业为主,导致风险敞口高度集中。

根据《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对一组非同业关联客户的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20%。然而,截至2023年末,柳州银行一家柳州市城投企业的风险暴露已突破这一红线,暴露出其客户集中度管理的重大漏洞。这种对城投企业的过度依赖,不仅加剧了区域经济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更可能因政策调整或地方财政压力引发连锁反应。

不良贷款的分布亦印证了这一风险。2023年末,该行前十大不良贷款中,6笔来自房地产行业,1笔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合计余额5.75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近90%。这些贷款的借款主体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而违约,尽管柳州银行持有写字楼、土地、商铺等抵押物,但处置难度不容小觑。评级报告直言,部分抵押物存在变现周期长、估值争议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资产质量压力。

风险处置与转型突围:一场“刮骨疗毒”的攻坚战

面对资产质量压力,柳州银行并非坐以待毙。近年来,该行通过转让、清收、重组、担保代偿等方式加速风险资产处置,2023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2.73亿元,2024年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通过核销、转让、现金清收等手段优化资产结构。截至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64%,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风险化解初见成效。

然而,这一成绩的取得仍充满挑战。一方面,不良贷款余额的绝对值并未显著下降,且新生成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仍存;另一方面,信用减值损失的持续高位运行,反映出该行对存量风险的覆盖仍需“以时间换空间”。更关键的是,柳州银行需从根本上改变“城投依赖症”,降低行业与客户集中度,培育多元化的盈利增长点。

在转型路径上,该行或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优化信贷结构,减少对高风险行业的投放,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支持;二是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通过财富管理、投行业务、跨境金融等轻资本业务增强盈利能力;三是强化风控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避免大额风险暴露的再度发生。

未来展望:规模与质量的“再平衡”之路

柳州银行的2024年报,既是一部地方性银行规模扩张的“奋斗史”,也是一堂关于风险控制的“警示课”。在金融监管趋严、区域经济分化加剧的背景下,该行若想突破“规模越大、风险越高”的怪圈,必须实现从“规模驱动”到“质量驱动”的转型。

短期来看,该行需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优化拨备计提策略,避免信用减值损失对利润的持续侵蚀。长期而言,其需在客户结构、业务模式、风控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降低对单一行业和客户的依赖,构建更加稳健的盈利模式。唯有如此,柳州银行方能在资产规模逼近2500亿元的新起点上,真正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再平衡”,走出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